訪談|傅炳煌:以建筑固廢資源化推動“雙碳”目標實現
2021-09-17 來自: 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118
在建筑固廢綜合利用領域,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泉工”)可謂是家喻戶曉,其生產的免燒制磚機使建筑固廢和工業固廢“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在生態文明建設推進,中國對建筑固廢和工業固廢處置要求愈益嚴格的當下,福建泉工將如何圍繞“雙碳”目標謀求新作為?《中國礦業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福建泉工董事長傅炳煌。
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傅炳煌
Q
《中國礦業報》:近年來,我國砂石市場風起云涌,由此帶來了砂石質量難以保證、影響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等一系列連鎖反應。請您談談未來砂石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A
傅炳煌:砂石工業是中國經濟建設和人類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互為作用??梢哉f,砂石行業的發展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張晴雨表。未來5年是砂石行業的重要躍升期,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重要歷史階段。
首先,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提速,砂石產業受到國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近期,領導人關于砂石產業的重要講話精神,更是為我國砂石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加速傳統落后砂石企業的退出,加快砂石行業高質量和綠色發展。
其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經濟發展按下了“暫停鍵”,砂石行業也隨之受到影響。然而,這些困境都是暫時的、階段性的。隨著目前各國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和多國保持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經濟復蘇步伐明顯加快。砂石行業將快速完成洗牌,即將迎來行業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可循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國內來說,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等主要目標的實現,都為砂石產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就是砂石產業近幾年的“主戰場”。
從環境來看,后疫情時代,砂石產業面臨重要市場機遇。這次疫情凸顯了亞洲彌補基礎設施缺口的必要性,特別是維護供應鏈穩定和貿易暢通,亞洲各國更加重視跨國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帶一路”作為新型之路,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同時,美國、意大利也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當前,砂石已成為我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之一,并領世界砂石工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砂石裝備制造已成為我國制造業一張耀眼的“名片”。目前,正是我國砂石企業開拓國外市場的重要機遇期,我國砂石產品及裝備必將為后疫情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Q
《中國礦業報》: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持續的創新。貴公司近年來針對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過哪些努力與創新?又推出了哪些新產品或服務?
A
傅炳煌: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創新是發展的動力。40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在學習德國經驗的同時,更注重融合與創新,不斷培養和提升研發隊伍持續創新驅動力,實現真正的中德合璧,做壹流的磚機產品。尤其是近年來,在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等決策部署的影響下,泉工股份更是實現了突破性發展,我們先后獲得各項專利18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
“服務客戶、永無止境”是泉工股份一直在努力踐行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早年,泉工股份在日常運營中的大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售后服務效率。銷售網絡既帶來了廣闊的產品銷路,也讓售后服務問題變得尤為棘手。雖然泉工股份在海外設立了多個辦事處和配件倉庫,但售后服務的效率依然是個瓶頸,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由泉工股份自主創新研發的智能裝備服務云平臺,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云平臺,我們建立了遠程控制中心,采集設備運行的工業大數據,打通企業各業務單元之間的數據共享,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在此基礎上的遠程維保、預防性維修等個性化售后增值服務的效率、水平大大提升,并為泉工股份的經營決策、市場銷售、設備改進提供了依據,加快了盈利核心從單一設備生產向基于設備的服務的轉變。
設備發生了故障怎么辦?不用客戶來電,泉工股份總部的控制中心就能發現問題,通過工程師的遠程控制與操作,系統故障診斷和設備維護第壹時間解決,并記錄在設備檔案里——泉工股份每一臺銷售出去的設備都有單獨的檔案,每一次維護、升級都記錄在其中。結合泉工今年新引進的AR技術,我們實現了類似遠程手術的功能,通過AR技術可以遠程實時、可視化地指導客戶進行設備維護。
據不完全統計,自云平臺上線一年多來,泉工股份售后服務效率提高40%以上,節約售后維護成本50%以上,并帶動產品銷售提高20%以上。
以智能裝備服務云平臺為核心的售后服務,再加上售前的場地規劃、市場分析、配置咨詢,以及售中的上門安裝調試、免費技術培訓,這一系列精心的服務,形成了泉工股份引以為豪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這也正是泉工“服務和品質成就制磚一體化解決方案運營商”核心價值的體現。
如果說技術是泉工股份打開市場的一把鑰匙,那么完善的服務體系和服務理念則是泉工股份長期領跑市場的根本,只有品質、技術和服務相結合,企業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Q
《中國礦業報》:“做行業追求者的品牌定位。”這是貴公司一直堅守的理念。那么,貴公司的發展理念是什么?又有哪些競爭優勢?
A
傅炳煌:泉工始創于1979年,是一家有著42年歷史,從事混凝土砌塊制品機械設備研發生產的規模企業。在企業創立之初,我們就定下了“品質決定價值,鑄就事業”的經營理念,在原材料、機械、工具、配件等每一個環節與細節上,我們都嚴格把關質量,每道工序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歷經40多年的拼搏發展,我們已經進入發展期,在德國、奧地利、印度等地擁有五大生產基地及1家制磚標桿示范廠,我們也是工信部公示的第壹批制造業單項示范企業。
作為磚機行業的領者,我們的市場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技術靠前性。我們有著泉工40多年、策尼特60多年的技術積累沉淀,以及國內北京建筑科技大學、福州大學等高??蒲袡C構的加持,在設備技術靠前性、穩定性、智能化等方面始終保持著持續的靠前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品質穩定性。泉工堅信好品質始于精細,從原料選型、切割加工到焊接組裝、檢驗檢測,40多年來泉工匠人從來都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地做著同一件事。配合著大型加工設備,德國嚴謹的工藝要求,泉工一直穩穩地占領著行業加工制造的制高點。
三是服務持續性。我們智能裝備云服務平臺+AR技術+線下的全域全時服務模式,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服務。我們的服務并不局限于設備的售前、售中、售后,更關注于用戶的日常生產經營以及人才需求,圍繞著客戶的需求展開。
四是與客戶共同發展。設備銷售并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與客戶共同發展、共同致富才是我們的追求。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做好做精設備的同時,我們先后成立了制磚中心實驗室、砌筑景觀砌筑學院,與德國瑞恩合作,在客戶如何做好磚、如何用好磚、如何經營好制磚企業上下功夫。我們還推出了區域項目扶持計劃,為各區域項目提供設備、技術、人才、景觀工程施工設計規劃等方位的扶持和合作。
Q
《中國礦業報》:綠色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泉工如何看待綠色發展?又如何好地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
A
傅炳煌:當前,社會對生態環境尤為重視,綠色環保產品需求日漸強烈。如果要在“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循環發展就是其中的核心要義。
就循環經濟發展而言,泉工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吸收德國技術進行創新,研發的全自動移動式多層生產設備——德國策尼特940型,是在國外靠前制磚設備之一,以建筑垃圾為材料,可大規模生產幾乎所有市面上使用的空心磚、鋪路磚、路緣石及透水磚等產品,在得到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泉工策尼特940型設備、1500型等設備在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能夠將建筑垃圾幾乎完全應用于各種砌塊、磚產品生產中。上海城投、山西臨汾華基公司、江蘇河南禹州恒泰、安徽碭山華潔、江蘇張家港坦途等企業使用建筑垃圾生產的海綿城市透水磚產品,各項指標均高于標準,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長期以來,泉工的經營布局與“雙碳”目標不謀而合。首先,混凝土砌塊替代傳統燒結磚是大勢所趨,符合節能減排的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其次,泉工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可為客戶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結構,相較于傳統的燒結磚,我們的技術設備及制成品具有低碳、低污染、低能耗等特點,符合“雙碳”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的目標;再次,混凝土砌塊制品所使用的原料可以使尾礦、廢石、石粉、泥土、建筑固廢等固廢原料實現變廢為寶、綠色生產的目標;第四,泉工及其德國策尼特潛心數十年研究磚機技術,研發的設備在效率、低能耗、沒污染、智能化等技術指標,并可實現移動式、游牧式生產,可滿足建筑固廢及綠色礦山“邊開采,邊修復”的建設需要。
我國的“雙碳”目標,既表明了我國全力推進新發展理念的意志,也彰顯了我國愿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新貢獻的態度。泉工將不斷地做精做強混凝土砌塊成型設備工藝,為我國“雙碳”目標添磚加瓦。